Translate
2014年11月26日 星期三
新竹風產業-米粉與柿餅
竹編器具中, 有一種曬米粉的竹架子,稱為"竹笪", 在機械化烘乾米粉的影響下,曬米粉的"竹笪"已經越來越少,手工製作"竹笪"的技藝快要失傳, 在新竹北埔還有一位李謙宏師傅以在地桂竹作材料,為有需求的米粉業者堅持著這項手藝,.
客家新聞 雜誌 http://blog.roodo.com/hakkaweekly/archives/24812628.html
文章/ 照片轉載出處: Kenny's blog 旅遊攝影の視界
http://kenfoto.pixnet.net/blog/post/117313069#comment-114687385
2014年11月25日 星期二
第13屆溪頭竹文化節將於103年12月6~7日舉行~活動介紹
訊息轉載網站: http://www.exfo.ntu.edu.tw/cht/09news/Detail.aspx?sn=2346
第13屆竹文化節「共同的回憶-溪頭經典影像及文章創作活動得獎名單請詳下列連結
http://www.exfo.ntu.edu.tw/cht/09news/detail.aspx?sn=2407
第13屆竹文化節「共同的回憶-溪頭經典影像及文章創作活動得獎名單請詳下列連結
http://www.exfo.ntu.edu.tw/cht/09news/detail.aspx?sn=2407
2014年11月24日 星期一
消失百年 馬蘭竹帆船再現 出海航行宣示原住民自治決心
訊息網址轉載出處: 上下游News&Market新聞市集 http://www.newsmarket.com.tw/
本文連結網址 : http://www.newsmarket.com.tw/blog/61266/
本文連結網址 : http://www.newsmarket.com.tw/blog/61266/
文/ 上下游特約記者黃沛云 on 2014 年 11 月 23 日
本文摘要:
為了展現原住民族自治的決心,馬蘭部落的阿美族後輩喚起耆老們的記憶,採集在地的黃藤、麻竹做成船身,再用林投葉編織成風帆,讓消失百年的帆船文化再現。這艘命名為馬蘭自治號的竹帆船,將在明(24)日下午三點從台東市海濱啟程,航行傳統馬蘭人的海域,藉以宣示馬蘭人建鄉自治的決心(圖:以林投葉編織的風帆。圖片提供/馬躍.比吼)
1124更新:馬蘭自治號已於11月24日下午正式啟航。(攝影/馬躍比吼)

───────────────────────────────────────────────────────
為了展現原住民族自治的決心,馬蘭部落的阿美族後輩喚起耆老們的記憶,採集在地的黃藤、麻竹做成船身,再用林投葉編織成風帆,讓消失百年的帆船文化再現。這艘命名為馬蘭自治號的竹帆船,將在明(24)日下午三點從台東市海濱啟程,航行傳統馬蘭人的海域,藉以宣示馬蘭人建鄉自治的決心。
為了找回自己族群的文化,羅福慶回到部落找耆老聊天,他想起小時候曾經聽七、八十歲的老人家敘述竹帆船的過去,於是,他決定喚起耆老們過去做竹帆船的技藝,讓消失百年的竹帆船再現。
然而,馬蘭部落的耆老們在9月中採集麻竹時,蒐集好的麻竹就被林務局標記為國家資源,依竊盜罪送辦。所幸,族人採集前已有告知承租土地的地主,做完筆錄後就沒有下文。
台灣於2004年通過《原住民族基本法》,但是在該法的第19條中,原住民在原住民族地區無論獵捕野生動物、採集野生植物及菌類、採取礦物、土石、取用水源等,都被限制要用於傳統文化、祭儀或自用,不能有營利行為。
台東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劉炯錫表示,在《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中,原住民族享有自決權,他們可以自由決定自己的政治地位,自由謀求自身的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但是在《原住民族基本法》第19條的限制下,原住民無法透過土地、自然資源謀生,這種剝奪原住民族利用土地資源的權利,等於是滅族的行為。
19日上午,布農族利稻部落、魯凱族達魯瑪克部落、阿美族馬蘭部落的原住民代表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事務所召開記者會,共同宣示:「要自治、要正名、要拿回自然主權!」
在砍麻竹的同時,馬蘭部落的耆老們還會邊採集黃藤和榕樹的鬚根。砍下的竹子要先削竹皮、烤火彎竹,之後再埋入海邊的沙中,以防止蟲蛀。黃藤是綑綁竹子做成船身的重要素材,榕樹鬚根則用於呼喚船靈進駐船身的祭祀活動。
埋沙一週後的麻竹,韌度會變得更強,這時候從沙裡取出來清洗後,要檢查竹子是否有破洞,並塗上麵包樹的汁液填充隙縫。接著,就是採集帶刺的林投葉。羅福慶說,林投葉雖然有許多刺不好採集,但在古老傳說中,林投葉象徵著強悍、抵抗,用來做風帆可以破風、改變風的力量。
耆老們做完麻竹船身,取下的林投葉經過蒸煮、曝曬、削刺、捆捲後,就要趕著編織林投風帆。完工後,最重要的就是這艘馬蘭自治號帆船的啟航典禮。羅福慶說,24日下午三點,馬蘭自治號將在台東市海濱啟航,藉著航行馬蘭人的傳統海域宣示他們實現地方自治的決心。他廣邀大家參與,共同見證這消失百年竹帆船的啟航大典。
───────────────────────────────────────────────────────
為了展現原住民族自治的決心,馬蘭部落的阿美族後輩喚起耆老們的記憶,採集在地的黃藤、麻竹做成船身,再用林投葉編織成風帆,讓消失百年的帆船文化再現。這艘命名為馬蘭自治號的竹帆船,將在明(24)日下午三點從台東市海濱啟程,航行傳統馬蘭人的海域,藉以宣示馬蘭人建鄉自治的決心。
現行《原住民族基本法》剝奪原住民利用土地的權力
馬蘭自治推動委員會主委羅福慶說,他本身是阿美族人,但在二十多年前,他在歷史中就發現找不到自己的族群、定位,而後他看著阿美族的馬蘭部落文化逐漸消失、瓦解,無法延續。
為了找回自己族群的文化,羅福慶回到部落找耆老聊天,他想起小時候曾經聽七、八十歲的老人家敘述竹帆船的過去,於是,他決定喚起耆老們過去做竹帆船的技藝,讓消失百年的竹帆船再現。
然而,馬蘭部落的耆老們在9月中採集麻竹時,蒐集好的麻竹就被林務局標記為國家資源,依竊盜罪送辦。所幸,族人採集前已有告知承租土地的地主,做完筆錄後就沒有下文。
台灣於2004年通過《原住民族基本法》,但是在該法的第19條中,原住民在原住民族地區無論獵捕野生動物、採集野生植物及菌類、採取礦物、土石、取用水源等,都被限制要用於傳統文化、祭儀或自用,不能有營利行為。
台東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劉炯錫表示,在《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中,原住民族享有自決權,他們可以自由決定自己的政治地位,自由謀求自身的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但是在《原住民族基本法》第19條的限制下,原住民無法透過土地、自然資源謀生,這種剝奪原住民族利用土地資源的權利,等於是滅族的行為。
19日上午,布農族利稻部落、魯凱族達魯瑪克部落、阿美族馬蘭部落的原住民代表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事務所召開記者會,共同宣示:「要自治、要正名、要拿回自然主權!」
製作竹帆船保存族群記憶, 24日帆船啟航宣誓自治決心
羅福慶說,部落傳統製作竹帆船,首先要選日子採集,夏季雨多,竹子容易含有糖分及水分,所以要選在秋季之後,砍伐二到三年生的竹子,這時候的竹子水分和糖分少,比較不容易裂開和發霉。在砍麻竹的同時,馬蘭部落的耆老們還會邊採集黃藤和榕樹的鬚根。砍下的竹子要先削竹皮、烤火彎竹,之後再埋入海邊的沙中,以防止蟲蛀。黃藤是綑綁竹子做成船身的重要素材,榕樹鬚根則用於呼喚船靈進駐船身的祭祀活動。
埋沙一週後的麻竹,韌度會變得更強,這時候從沙裡取出來清洗後,要檢查竹子是否有破洞,並塗上麵包樹的汁液填充隙縫。接著,就是採集帶刺的林投葉。羅福慶說,林投葉雖然有許多刺不好採集,但在古老傳說中,林投葉象徵著強悍、抵抗,用來做風帆可以破風、改變風的力量。
耆老們做完麻竹船身,取下的林投葉經過蒸煮、曝曬、削刺、捆捲後,就要趕著編織林投風帆。完工後,最重要的就是這艘馬蘭自治號帆船的啟航典禮。羅福慶說,24日下午三點,馬蘭自治號將在台東市海濱啟航,藉著航行馬蘭人的傳統海域宣示他們實現地方自治的決心。他廣邀大家參與,共同見證這消失百年竹帆船的啟航大典。
2014年11月16日 星期日
2014臺灣工藝競賽得獎名單暨展覽
活動轉載連結網址: http://www.taipeitravel.net/frontsite/tw/intro/activityListAction.do?method=doFindActivityById&menuId=2010104&activityId=18304&MbPh=true
譽有台灣工藝界奧斯卡級競賽之稱,每年自3月起受理報名,依傳統組不限主題、創新組雙年主題之徵件競賽方式,每年約受理 500 件參賽資料,誕生多位台灣工藝設計新優秀創作人才與約70件國家級精采得獎作品,並於11月起於新光三越北中南巡迴展出。
跨界合作X頂尖設計 - 「工藝時尚Yii」
集結台灣工藝與設計二領域跨界合作,曾創下三度登上義大利米蘭三年展設計博物館、2010年更獲得設計趨勢預言家Li Edelkoort評價「深受感動!」、頂尖設計藝廊New York Moss Gallery讚為「Yii是今年米蘭展中最棒的展出!」。
台灣嚴選X享譽國際 - 「良品美器」
嚴選台灣優質品牌設計,每年嚴選出約30件於品質、機能、美感、創意各方面實屬卓越之工藝設計產品,足堪膺任國家「C-Mark」標章之殊榮,作為消費者在現今多元而紛亂的產品市場中能有效挑選之辨識憑證。
終身成就X國家工藝 - 「工藝成就獎」
譽有台灣工藝界奧斯卡級競賽之稱,每年自3月起受理報名,依傳統組不限主題、創新組雙年主題之徵件競賽方式,每年約受理 500 件參賽資料,誕生多位台灣工藝設計新優秀創作人才與約70件國家級精采得獎作品,並於11月起於新光三越北中南巡迴展出。
集結台灣工藝與設計二領域跨界合作,曾創下三度登上義大利米蘭三年展設計博物館、2010年更獲得設計趨勢預言家Li Edelkoort評價「深受感動!」、頂尖設計藝廊New York Moss Gallery讚為「Yii是今年米蘭展中最棒的展出!」。
台灣嚴選X享譽國際 - 「良品美器」
嚴選台灣優質品牌設計,每年嚴選出約30件於品質、機能、美感、創意各方面實屬卓越之工藝設計產品,足堪膺任國家「C-Mark」標章之殊榮,作為消費者在現今多元而紛亂的產品市場中能有效挑選之辨識憑證。
終身成就X國家工藝 - 「工藝成就獎」
對長期堅持以工藝為志業者之尊重與肯定,表彰國家級工藝大師於工藝創作領域之技藝傳承、人才培育、技法創新及文化交流等顯著貢獻者。至目前為止,已分別於2007年選出漆藝大師王清霜、2008年竹藝大師黃塗山、2009年木雕大師施鎮洋、2010年陶藝大師蘇世雄、2011年陶藝大師蔡榮祐、2012年錫藝大師陳萬能及2013年竹編大師李榮烈等7人。(12/05~12/23) 新光三越台中中港店10F(12/31~2015/1/18)
活動轉載連結網址: http://www.ntcri.gov.tw/zh-tw/Activity/Content.aspx?Para=1446&Control=3&Page=1
2014臺灣工藝競賽得獎名單暨展覽
活動期間:2014/11/15 ~ 2015/01/20承辦: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 葉韋柏 02-25599920#222活動地點:新光三越台北信義新天地A9 9F(11/13~11/30) 新光三越高雄左營店11F(12/05~12/23)新光三越台中中港店10F(12/31~2015/1/18)
2014年台灣工藝競賽.得獎作品
網站連結出處:http://culture.skm.com.tw/event.asp?tx_sn=90&ct_sn=442
展覽資訊 / 台灣工藝競賽.得獎作品 | |
譽有台灣工藝界奧斯卡級競賽之稱的「臺灣工藝競賽」,每年由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公告競賽簡章(3月公告)後即開始受理報名,分為「傳統工藝組」及「創新設計組」。其中「傳統工藝組」不設定競賽主題,期望各類材質的巧工技藝能於此平台展現其精湛的實力與創見;「創新設計組」則以雙年主題(2014-15年為:戶外休閒空間藝術化),希冀工藝家以實用設計的角度切入,運用工藝元素賦予空間嶄新的線條與觀感。 工藝競賽每年約受理 500 件參賽資料,經資料篩選和實體送件等審查評比,選出約70件入選作品(每組選出一、二、三等大獎與8名佳作),得獎作品在新光三越文教基金會贊助下,於台北、台中及高雄三地盛大展出,並於首展公佈名次與頒獎表揚。 | |
● 傳統工藝組 ● | ● 創新設計組 ● |
點選圖片可欣賞完整作品呈現 |
「新光三越特別獎」- 傳統工藝組 | 「一等獎 」- 傳統工藝組 | ||
▲高升 | ▲深藏不露 | ||
「二等獎 」- 傳統工藝組 | 「三等獎 」- 傳統工藝組 | ||
▲靜 | ▲竹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
● 佳作作品 - 傳統工藝組 | |||
▲焰慧地菩薩 | ▲老鼠娶親 | ▲平凡中的美麗 | ▲一襲青花相 |
▲日與月的千古情緣 | ▲七巧盒 | ▲開卷有椅 | ▲護國庇民天后聖母 |
● 入選作品 - 傳統工藝組 |
▲茶季 | ▲童趣 | ▲駕前-周倉、關平 | ▲水之頌 |
▲古船組成構造 | ▲竹道 | ▲勁 | ▲龍馬精神 |
▲舞動春暉 | ▲金門迎城隍 | ▲揚(羊)竿作(釣) | ▲龍(噴火龍) |
▲九龍天目聚寶甕 | ▲趨光 | ▲航海記事I | ▲磚瓦老巷間的鹿港 |
▲「征鵬」蒙古彎刀 | ▲曲折人生-我形 | ▲碧波萬頃 | ▲香器三寶 |
▲台灣水果壺 | ▲「The ONE」茶具組 | ▲閃耀の聚寶 | ▲心向 |
▲藏韻之二 | ▲寧靜的葉 | ▲點水蜻蜓 | ▲藍染記事-88個小確幸 |
▲圓桌通寶 |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