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dm.itri.org.tw/enews/epaper/10108/b01.htm
工研院導入行銷意識 協助龍崎村再造竹業商機 文/鄭心媚 |
五十年前,台南龍崎村靠著豐富的竹編製物,曾經是居民超過萬人的鄉鎮,但產業轉型外移後,村莊逐漸凋零。
頹圮的農村要如何重生,最終還是在昔日發跡的竹業中找到機會,透過工研院的輔導與協助,將竹子提升為生技產品,更以阿炭伯的品牌打出名聲--小鎮,也再度重見風華。
頹圮的農村要如何重生,最終還是在昔日發跡的竹業中找到機會,透過工研院的輔導與協助,將竹子提升為生技產品,更以阿炭伯的品牌打出名聲--小鎮,也再度重見風華。
車子才拐彎進入台南龍崎區,別緻而古典的日式建築就映入眼簾裡,這棟已經近百年歷史的古蹟,是日治時代留下來的龍崎役所。荒廢多年後,龍崎農會承租下來重新整修,目前成為龍崎區裡最閃耀的明星--竹碳博物館。
小小的村莊,繞完花不到十分鐘,龍崎小學的下課鐘聲響起,是這個周間午后龍崎村唯一的聲音。整個龍崎村,安靜地躺在關廟區旁,連個喧鬧的市場都沒有。
在這裡土生土長的龍崎農會秘書董永章聽著「噹!噹!」的鐘聲,帶著略微歎息的口吻說:「這裡也曾經是個熱鬧的城鎮,人口有一萬多人,但現在因為產業外移,整個龍崎區的常駐人口竟不到一千五百人。」
區裡,沒有一家私人工廠,找不到工作的年輕人只好不斷往都市移動,村裡只剩下老人與小孩,沒有產業照亮的村莊,就如同樑柱腐朽的古建築般,正快速傾頹中。
董永章的憂心寫在臉上,更寫在不停歇的腳步上,他說:「產業不見,人口就會外流,而人口外流,地方就沒落了…龍崎,只剩下老人了!」
不願意見到自己深愛的故鄉就這樣日益凋零,董永章每天都在想,該怎麼辦?才能為龍崎再帶來春天。
龍崎地屬陡坡旱地,一直以竹子作為地方上最主要的產物,民國70年代以前,龍崎曾經是台灣最大也是唯一的竹編製品產地,極盛時期,龍崎區裡的一萬多名人口幾乎家家戶戶都生產竹編製品,外銷全台各地。
董永章回憶:「當時,龍崎的有錢人真多,幾乎每個月都會捧一筆錢到農會存款。因為白天種竹務農的龍崎人,晚上回家就開始編竹,收入源源不絕。」
但時代更迭、物換星移,隨著塑膠製品的興起,竹編產業在市場上逐漸消失了,支撐著龍崎生存的產業搖晃鬆動,也連帶影響到龍崎的未來。
山不轉路轉,龍崎很快找到另外一個出口,製造「金紙」,但沒幾年光景,金紙產業同樣也跟隨著產業外移到越南、中國大陸,而日益消融。
找不到賴以維生的產業,龍崎該往哪裡走?
董永章說:「我看著龍崎農會的存款,從好幾十億一路下滑到剩下七、八億,還隨著老人的凋零而一筆筆被年輕人提領到都市去,每天都煩惱得睡不著。」
一直在找的龍崎的未來,原來還是在那片翠綠的竹林裡。
民國九十二年,董永章到日本去了一趟,他看到日本人居然讓那些黑黑的竹碳散發著金黃的光芒,他知道,竹碳產業,可以為龍崎帶來蓬勃的生機。於是一股腦地投入竹碳研發、製作中。
只是,這條路走得辛苦。
決定發展竹碳產業的董永章先自己進行台灣竹碳產業的調查,每到週末,他便自己開著車全台灣跑,只要聽到哪裡有燒竹碳的地方,就往哪裡去,但是被拒絕的多,有些工廠,看他如此有誠意,勉強讓他參觀,卻還是難得其中的精髓。
他卻不以為苦:「這些真的不算什麼。」他淡然地說。
好不容易看出端倪,想要蓋燒碳的窯廠,卻仍是一條長路,他到處申請、找經費,甚至還找了立委,在台北開了三次公聽會,還是沒有拿到錢足以蓋窯廠。直到民國九十六年,林勢所剛好有個補助窯廠的計畫,因為沒有人申請,董永章才順利拿到一筆款,終於蓋了兩座窯廠。
得來不易的窯廠蓋好,才是辛苦的開始。即使有林勢所的技術轉移,董永章卻發現,每個窯都有不同的個性,稱為「窯性」,也就是說,只要窯內多了一塊磚,那麼窯的溫度上升的速度就會大為不同,燒出來的竹碳變化也會很不一樣。所以燒碳前,必須先將每個窯的窯性抓到,才知道哪種碳該燒多久?有些什麼狀況,又該怎麼排除?
為了抓到「窯性」,董永章沒日沒夜地守在窯前整整十二天,就為了觀察不同溫度、燃燒時間下,燒出來的碳的變化狀況會如何?他說:「哪個溫度,會有什麼問題,我通通紀錄下來,以後就會知道該怎麼樣排除問題了。」
這樣用心的燒碳,讓龍崎的窯可以燒出全台灣品質最好的竹碳,更有高達三成至三成五出產率。董永章驕傲地說:「當初技術移轉的林勢所,現在還要來跟我學技術呢!」
終於產出了竹碳,卻遇到更大問題,市場上竹碳百百種,消費者太多選擇了,龍崎如何將產品銷售出去又是個問題!最後在工研院的輔導協助下,龍崎找到自己的一條路。
原本龍崎竹碳沒有明顯的識別標示,產品線也只有簡單加工的竹碳片、竹碳除臭包,工研院針對竹碳產品,提出更多規劃建議,將竹碳重新定義為生技產品,因此衍生出竹碳衣物、竹碳護膝,還有可用於飲食的竹葉茶包、竹濾水、竹葉糖、竹碳麵,還有可用於保潔的竹醋液洗髮精和竹醋液沐浴乳,工研院還協助董永章包裝、行銷,以「阿炭伯」的品牌對外行銷,建立市場區隔,讓龍崎的竹碳產業愈發明亮。
現在,龍崎農會的竹碳產品每年可帶來超過五百萬元的營業額,周邊商品更多達四十六種,燒出的竹碳,還拿到CAS標章,更成為台灣少數還在生產竹碳的窯廠。
董永章笑著說:「以前丟在路邊沒人要的竹子,現在可是龍崎的寶貝。不但賺錢,還把年輕人都帶回來了!每年的竹碳節、採竹節可是村裡的大事,年輕人都會特別從外地趕回來。」
原本沒落的小鎮,因著竹碳,龍崎又看到了希望
延伸連結資訊 : 各式竹產品採購 台南市龍崎區農會
http://www.longcifa.com/goods_more.php?sendid=26
(以下商品僅為部分摘錄,尚有更多以竹為原料的農特產品/麵食/發酵輔助菌等產品可供選擇,請點選上方網站參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